成都晋级“新一线城市”,对开发商来讲,尤其是本土开发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站在全国的高度看成都,这里充满了机会,也逐渐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潜力,不管是不是真正的一线城市,这样的提法会让房地产企业更加重视成都,也会刺激地产商开发出更多一线水准的产品。
最近,一条新闻在微博和微信上疯转。12月9日,《第一财经周刊》的封面报道把全国400个城市重新分级,成都多项指标排名第一,领头“新一线城市”。此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在互联网上蹿红。据发布了此消息的微信公众账号“香港百事通”透露,此条消息4天转发次数近万次;就连“百度百科”也在第一时间将这一重要消息加入了“成都”的词条中。 其实,关于成都城市排位的议论,从很多年前就开始了。“中国第四城”、“1.5线城市”、“中国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成都,一直锐意进取,但正式挂牌进入“一线”还是第一次。成都的新身份,大众到底买不买账?过完这把扬眉吐气的“瘾”,2014年的成都楼市会不会由此得到刺激? 成都称“一线”从入门到认可还需要过程 每一次,无论机构或媒体,对中国城市做出的排名都会引来一番热火朝天的争论。这一次也不例外。在《第一财经周刊》的主页上,各地网友对《中国城市分级》这篇稿件的评论褒贬不一。 全新的标准,明确的分级,势必也会导致某些疑问。成都到底是不是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素质?让其他城市是否心服口服? “不论从市场规模、市场容量,还是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成都楼市都已具备‘一线城市’的能量。”作为“2013中国房地产(成都)峰会暨2013榜样中国·华西房产TOP50排行榜”的嘉宾主持,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日前在谈及成都楼市的未来发展,如是评价。当然,无论是今年6月的财富论坛,还是9月的世界华商大会,再或是10月的西博会,都无疑彰显了成都巨大的商业魅力和未来发展潜力。还有一些令人兴奋的数字,目前,在成都设立的外国领事馆有10家,开通的国际航线数量达70条,均为中西部之最,同时也是国内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第四城……从这些指标上来看,成都完全已经具备了一线城市的素质。 然而,对数字深有研究的锐理数据总部品牌营销中心总经理郭洁却提出了质疑。 “这种排名很大程度上是在玩数字游戏。”郭洁非常直接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真正的一线城市不是单看这些数字,而是要在资源配备、产业发展、交通便利性、高端人才聚集等现状来评判。只能说,成都具备了成为一线城市的成长空间,但仍然需要时间来完善。” 同样提出质疑的还有新世界中国地产成都地区总监黄思远,他说:“坦诚一点讲,要真正达到一线城市的水准,成都目前还差一点。从地产的角度来看,城市交通还在升级当中,快铁、轻轨、地铁还没有完全运行起来,另外,三环外的城市配套也不够成熟,楼市的成熟度也需要提高。” 楼市神经被刺激“一哥”有压力也有动力 抛开对“成都是否是真正一线城市”的求证,光从这篇报道产生的效果来看,成都楼市已经被刺激到了。 本土房企金房集团董事长王晓白在这件事情上,看到的不仅是成都又一次获得了荣誉,更多的是成都本土开发商的危机。他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作为老成都人,看到这条消息心里还是很高兴,“但我不得不说的是,越是有更多的一线品牌进驻成都,我就越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感到担忧。” 从去年到今年,金房先后参与土地拍卖近20次,其中,王晓白亲自到拍卖场督战就不下10次。有好几次,金房举牌都坚持到了最后两家,但均因超越了自己的测算价位的天花板而一再败下阵来。王晓白做过反思,“最让我想不通的是,金房不仅败给过万科、保利等‘航空母舰’,甚至还多次输给了外来中小房企。后来,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才明白,败北的原因,不仅在于资金与规模,更在于观念与效率。本土房企生长于天府之国,优越的发展条件似乎养成了一种稳重谨慎有余,开拓进取不足的共性。也许,我的许多同乡并不赞成这一评价,但我却承认自己确实具有这样的特质。” 可以看出,成都晋级“新一线城市”,对开发商来讲,尤其是本土开发商,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附在成都身上的那一串看似耀眼的数字,正意味着对手越来越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黄思远认为,站在全国的高度看成都,这里充满了机会,也逐渐释放出越来越大的潜力,不管是不是真正的一线城市,这样的提法会让房地产企业更加重视成都,也会刺激地产商开发出更多一线水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