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同行提供的一组新闻背景资料是有关于浙江省常山县的石灰石开采情况的。也许是受非法小煤窑、矿难以及尘肺病等一系列新闻事件的影响,听到开矿,就有四个问题迅速跃入脑海:“粉尘如此严重的行业,工人会不会因此患上一系列的职业病?”“如此大规模的开采,当地的自然环境会不会很糟糕?”“开采矿山,会不会事故频发?”“如果以上情况成立,那么我又以什么样的身份进入矿区合适?” 7月底,记者花了三天时间,以采购者的身份进入常山,走访拍摄了石灰石的两个主产区辉埠镇和宋畈乡,情况却大大出忽我们的事先想象。
我们看到的是“绿色矿山”。也许,矿工的工作环境相对城里的空调办公室还是恶劣的,他们的收入相对于白领还是低的,但人力已逐步被机械化所代替;当地在开发的同时已经大面积复绿;矿主也把安全当作了头等大事,不仅给高危的矿工买保险,他们对待记者的到访态度也让人意外,“欢迎来访,欢迎监督”。
浙江省常山县拥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石灰石储量达到49亿吨,居浙江省首位。主要产地在辉埠镇和宋畈乡,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钙类产品生产基地。后社村是属于宋畈乡的一个行政村,整个村子约有300多户人家,也是整个县里离矿区最近的村。据村里的老人说,矿山的开采自他们记事起就已存在,少说也有30多年了。30多年里,这里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矿山上做过事,那时的矿山开采可与现在不一样,因为这里储量大、质量优,石灰石又是地表矿,老百姓只要拉个车随便在附近山头上装一车就能立刻卖钱,所以,80年代初,这儿的山角下“东面一滩石坑,西面一块惨白”是常见景象,有胆大的村民还会私自带着炸药去开山。哪怕是在正规的大矿上作业,那也是和现在完全不同,炸药开山从山角下开始,大石头要人工敲碎,然后,装上大板车运到工厂加工。那时的矿上需要大批的壮劳力,于是后社村的农民自然就成了矿工。矿山最红火时,村里的劳力还不够,得从外地招人。
常山县位于浙西南地区,毗邻赣、皖、闽三省,四周群山环绕,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当地盛产胡柚,被誉为“果中珍品、国之瑰宝”。当地农民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后社村也是,整个矿区被包围在种满胡柚的群山之中。也许是周围的绿色植被“掩护”得实在是太好了,我们开着车,虽然,问了很多路人,他们都说矿山就在前面,直到我转进一条小路才豁然发现藏在绿树丛中的白色石矿。
矿区内的空气确实不好,尘土飞扬,但现场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人头攒动,偶尔能见到几个装卸工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不过,路上象蜗牛一样慢慢爬行的运输车一辆接着一辆,这说明,矿山正在开工。矿区很少来陌生人,还没到入口处,一位工人就注意到了记者,他指指路边的警示牌很友好地提醒:你是外面来的吧,11点要放炮,还有1个多小时,你得快出来。警示牌上写着:“放炮时间11:30~13:00;17:00~18:00”。这位工人说,这正好错开他们的上下班时间,早上7点到矿上,11点回家午餐,下午1点再来上班,4点半就下班了。进入矿区一会儿,很快就有矿山的管理人员找来了。这个场景,我们设想过很多“如果”,最坏的打算是他们带着一帮工人来抢夺摄影设备,甚至动武。但,这一切都没发生。管理人员看了看我们手上的大相机笑呵呵地问“是记者吧”,看过记者证后,他很坦然自我介绍,称自己姓徐,是矿上负责安全的。他说:“你没戴安全帽,得小心了,你拍得差不多的话,就早点走,11点要放炮的。如果时间长的话,我去拿安全帽给你。”
查阅常山县政府网站,可看到“禁采区关停,限采区压缩,开采区集聚”的矿山布局调整方针。国地资源管理部门曾发布过这样一组数据:矿山总数由2005年的88家减少到2009年的63家,矿山平均开采规模从2005年的2.18万吨/年,提高到2009年的13.8万吨/年。
后社村虽说有300多户人家,但走进村子,却很少见到年青人和孩子。徐根贤家是离矿区最近的一户人家,他自己就在矿上打工,他的孩子过完这个暑假就要去县里上学了。村里的年青人也大多去了城里工作。徐根贤说,一来,矿山上干活确实很辛苦,年轻人不愿意来;二来,现在矿山已经不像原来那样需要那么多的工人了,大多数的重活都已经被机器代替。现在在矿上做事的大多是附近村上50岁上下的劳力,家里还有农田和果园要照料,农闲时才来矿上打工。男的一天100元,女的一天80元,主要从事一些简单的机器操作和搬运工作。当然,另外还有少数几个技术性很强的工种,比如持有专门操作证的爆破工。凡是和矿山签有长期劳动合同的,公司还专门给买了工伤保险。现在开矿直接由爆破工从山顶开始,采用台阶式开采和中深孔爆破工艺。“别看这么大片矿山,用这种工艺作业,成本比原来要高5倍以上,但很安全,已经很多年没听说有生产事故了。附近的村上,矿里每年还有钱补贴给他们,用于修补一些破房子,毕竟,爆破的震动还是比较大的”,矿上的工人说。采下的大石块直接由大型挖掘机装运到运输车上,然后分类到碎石机处理,这中间的环节需要的劳力极少。徐根贤就是因为这样,才把自己称作是后社村的最后一代矿工。“以后,想要到矿山干活,都得是技术活了。”
在辉埠镇更大的石灰石矿区,离矿山最近的一个村庄已经搬迁,这里驻有上市企业“南方水泥”的加工厂。我们甚至看不到露天作业的工人,只有大型的挖掘机和载重货车在各个区域忙碌着。爬上山顶,才遇到一个工程师正带着4个爆破工在勘察地形。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成员,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已开始推行工业化,但只有改革开放后才开始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虽然,我们有众多优势,但制约因素也显而易见,比如:人口与就业的压力,资源利用粗放,生态环境恶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等等。在中国矿业开采行业,这些短板尤为突出。但在常山,后社村的最后一代矿工们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小煤窑”“矿难”“尘肺病”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