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未来生态之城 天府新区1.8公里大美廊道年底来了
2018/9/25 8:54:55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成都再度向南拓展,天府新区率先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构建未来生态之城。如今,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度,将有一条绿色生态廊道的串联。驱车进入新区,如入公园,绿树成荫、花开如画、绵延不绝。这条长达1.8公里的生态廊道,是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位于天府新区门户区域,将作为新老城区的生态隔离带给城市增添绿意。
新区规划建设和国土局透露,预计今年年底,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将初步呈现。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脚步,正在加快。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项目设计总面积为280公顷,包括由牧华路、麓山大道、天府大道和沈阳路的绿地两横一纵共同构成的“工”字格局。其中近期建设工程包括沈阳路绿地锦江至红星路南延线段;天府大道牧华立交至沈阳路段;共两个部分。
在天府大道深化设计方案的鸟瞰效果图上可以看到,中分带和侧分带都种植有同品种大型乔木,终年常绿,树形高大挺拔,视线通透。车入其中,森林的感觉扑面而来。而在深化设计方案的边坡地带,则按照“显常绿,增林冠、添花彩”的设计要求,以花草增添韵致。
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隔离带上既有终年常绿的香樟树,高大端庄的栾树,枝叶繁茂的桂花、黄葛树,也有在7到9月盛开且花色艳丽的紫薇,还有花朵小却观赏性很强的地被植物鼠尾草,层次丰富、季节特点鲜明。“主打”的香樟树经过了严格的选苗,规建部门组织参建单位到成都周边、自贡、湖南长沙、江苏常州、湖北荆州等地,进行香樟选苗工作,力争项目完成后矗立在新区的香樟最挺拔,枝更繁,叶更茂。
公园城市不是将公园建在城中,而是将整座城市建设成为大美形态的公园,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统一、人城境业协调发展。此次北部组团生态隔离带的打造,是在公园城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社会包容共享、人与城市永续发展价值观的的指导下,坚持以水定人、以地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以“园”为载体,以“公”为关键,突出人与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的互动。
天府新区规划建设国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要发挥公园城市韧性高效的生态价值,首先需形成联通稳固的生态网络格局。因此场地在最初规划就考虑了与周边生态绿地的联通关系,主要通过绿道体系与天府大道绿道和锦江绿道相接驳,构成天府新区生态结构的组成部分。其次,在严格遵守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容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突出“绿水青山”减少建设干扰。在现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利用起伏多变的浅丘地形借势造景,规划相应的制高点与湖区,并且通过科学的分析在生态敏感区域周边建设雨水花园等缓冲区,在造景的同时满足海绵城市的需求,尽可能地减少对场地原有生态平衡的破坏。节点设计尽可能与环境风格呼应、统一或消融,使用能体现场地特色的材质红砂岩、原竹等,既满足生态性原则,又突出场地特色。
同时,隔离带还具有传承历史文脉,滋养新城文化的功能。在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挖掘场地历史文脉,保护历史资源;延续本土文化、提升文化魅力。从四川地理特质中提取“竹”“茶”“熊猫”等文化元素;从四川民风民俗特色文化中继承“竹编”“蜀绣”“登高”“赏游”“喝茶”等文化技艺和文化活动;从川西林盘居住群落特征中解读“林盘布局”及“林盘建筑构造”。在设计中传承川西林盘建筑特征,体现传统文化技艺,再现传统文化活动,展现四川文化特色。生态隔离带上还提供大量的公共活动空间,包括多处健身活动场地和多功能草坪等,许多全新的智能设施也将在此应用,包括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健身设备、智能娱乐设施、智能小品等。通过市民的参与和使用,促进多元文化的滋生,体现场地的价值,并定义场地的人文意义。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也成为滋养新城文化的摇篮。
责任编辑: